發布時間:2019-12-28 10:12:35 熱度:289
對于一個公司來說
增長是避不開的話題
而決定公司增長的因素不外乎“創新”二字
這個社會發展以及個體的成長太快
刷新自己認知的速度決定了公司及個人的成長
貫穿人的一生,我們將終身創新
創新既是一個結果也是一種思維方式
它引領每個人淘汰舊的自己,迎接更好的自己
及時發現自己不足,并加以改正
成功就會不經意的敲響你家的大門
達利奧說:所謂的成長就是今年的你覺得自己去年是一個傻逼。
1
你讓小微企業去招個會計
就像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
其實上海已經夠好了
代賬行業作為朝陽產業,前途一片光明,但同時行業內也處于相對混亂的狀態。
我曾有幾個合租的舍友,拿著每月600元的工資,風吹日曬無怨無悔。每天和自己的“師傅”有說有笑,我很好奇他們是干什么的。
我掌握了他們的動線,家—公司—稅局—公司—家,問過后我學到了個名詞:代賬公司,而他們的公司的宣傳就是:0元注冊。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頗有種狗皮膏藥的感覺
很多會計專業剛畢業的大學生,都希望自己有到大公司去鍛煉學習的機會。但是國內就業的形式并不是那么樂觀。很多人畢業很久,海投簡歷,仍然是在失業當中。社會給他們出的絕招是:不要錢,免費工作兩個月,獲得最基本的工作經驗。
在他們的朋友圈里,有個鄙視鏈:四大的瞧不起外企的,外企的瞧不起國企的,國企的瞧不起私企的,私企的瞧不起代賬的。
確實,代賬公司雖然獲利不錯,但做的都是皮毛賬,搞的都是零雜碎,還有挺多零申報,“0元注冊公司”、“1元注冊公司”的廣告比比皆是,很容易被一顆老鼠屎壞了這鍋湯。
但就如同淘寶京東看不起拼多多,這個觀點是不對的。皮毛賬和零雜碎,是這個社會必須存在的,是廣大中小企業主和個體戶都需要的,也正因為有這種需要,財務公司才會存在。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我幾個有注師證件開了事務所的朋友,他們公司的業務很一般,反而比那幾個辦代賬公司的高中生差了好大一截。沒有能量、沒有特色、沒有關系背景下的事務所,只能去搞報告批發式的法定業務,也就是賣紙,一個報告裝訂5份,合計一斤重,賣1000多塊。
如同拼多多現在也開始賣iPhone,十億補貼進入一線城市,人們紛紛“真香”的同時也該回頭看看,誰還能跟錢過不去了?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說實話,事務所在客戶面前更低聲下氣,畢竟事務所面對的都是走上了正軌的企業,他們一般都有自己的財務人員,而不僅僅只是你懂他們不懂。
而財務公司呢,我看到那些個體戶和小公司老板,對我的朋友客客氣氣,因為他們確實不懂財務。
不要認為在大企業里做財務才是真正的財務。其實,現在看來,財務公司也是財務。不是說財務就一定是融資,是資本運作,是內控、是高端的稅務籌劃、戰略預算,等等。對工商、稅務流程非常了解,那也是一種技能。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就好像你會開車,你開車跑個小胡同,肯定就沒有出租司機這么熟練,哪怕你用著最好的導航,但人家出租司機,還沒上路,就知道哪個地方有個坑,哪個地方臨時在修路,哪個地方會堵車,這就是技能。
每個行業的高中低都需要人來做,不可能買個車,咱只要5擋,不要1擋。1擋噪音大,油門稍大一點,車體還顫抖,用著不爽,但不能少。
拼多多黃崢說:消費升級不是讓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,而是讓安徽安慶的人有廚房紙用,有好水果吃。
你讓小微企業去招個會計,還不如上海人去過巴黎人的生活,實在點。
2這代賬行業,只能靠低價/賣假貨?
代賬,有很大市場需求,卻沒有有口碑的供給。因為需求零散,代賬頗受地域限制,代賬公司也很難做大、做強。另外,需要代賬服務的公司一般規模偏小,愿意支付的服務費很低。
可以說代賬是一個撿零錢的商業模式,掙錢很辛苦。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各種“0元注冊”,把賬分包給沒有畢業的實習生,“個體戶”會計?;蛘呤钦壹媛?,低價代理,通過外包轉外包再分包。
他們對市場的沖擊以及口碑的摧殘是致命的。
再加上一旦客戶發展起來了,又將不再需要代賬服務,這使得代賬公司必須不斷地尋找新的小微客戶。收費低廉、客戶不可持續,這兩點決定了代賬服務橫向、縱向發展都會受局限。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10元起的百度廣告有種莆田醫院的感覺
小微企業大都沒有專職會計,賬務委托給代賬公司做。而代賬公司的創業成本也不高,你公司的員工說不定就帶著客戶跑了,賬是經他手,溝通也是他來做,到底是信你這個公司還是他這個人呢?高下立判。
代賬服務雖屬腦力勞動,但工作內容往往簡單、重復,一般不需要深層次的智力投入。會計分錄的處理,原始憑證的審核,是程式化、流程化的工作。從這個角度看,代賬本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。這樣的產業基本上沒有準入門檻,也很難形成規模效益。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從實際情況看,傳統代賬公司都沒能建立起品牌效應。要讓代賬公司高大上,就必須設法打破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禁錮,樹立起競爭壁壘。
網易丁磊:我們需要借助技術樹立競爭壁壘
3
代賬公司的破局/創新點在哪里
如果代賬公司僅僅把眼光聚焦在代賬,每月數百元甚至數十元的服務費很明顯是辛苦錢。
每個會計人員的時間、精力是有限的,能承接的客戶數只能在幾十家左右,多了可能會降低服務的品質,或差錯率會提升。價格與數量,以及無差別的競爭都決定了傳統代賬公司的盈利模式不容易出彩。
出路在哪里?
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01.需求
先從需求出發,找到客戶的痛點,并幫助他們解決問題,獲取額外的服務收入。
比如:個人稅收籌劃、企業稅收籌劃、稅控器托管、申請一般納稅人認定、增值稅進項發票認證、出口退稅、財務咨詢以及各類型公司審計等等。
在這基礎之上,需要提升運營水平,深度發掘用戶需求,引入新興產品或服務,尋求變化。
02.供給側改革
從服務創新滿足低端需求,反客為主,最終形成自己的護城河。
第二點需要積累龐大的客戶群體,從中發現有潛力、有良好盈利模式的小微企業,將之推薦給投資機構,從中獲取中介收益。
從需求主導變成供給主導的時候,你的破局點才剛剛到來。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中國企業約6000萬家,其中2/3屬個體工商戶。剩下1/3中超過70%屬小微企業,小微企業中80%沒有專職會計人員,但賬總得做。
像四大外企國企會計他們看不上這樣的企業,小微企業也請不起他們,因此機會就落到了代賬公司手上。
他們的狀態是什么樣的?
“他們不在意品牌,甚至不了解為什么要找代賬公司。'朋友推薦的,就來了。'他們不會因為你是大品牌就多付你錢(除非朋友強力推薦)。“
除了“0元注冊”,代賬行業還能如何破局?
這是個每天有1.8萬新增客戶的市場,如同出行市場,打車有滴滴,代賬的“滴滴”誰能為之呢?
程維:將更多投入自動駕駛 讓用戶在滴滴打到無人車
4
想創新,從”打碎自己“開始
代賬本質是勞動密集型產業。這樣的產業基本上沒有準入門檻,也很難形成規模效益。
代賬服務公司應該打碎地域限制、打破對會計人員依賴的物理限制開始,將零碎的資源整合到互聯網上,人和資料是最“重”的,
作為代賬服務平臺的你黏性在哪里,你是一次性交易還是代賬服務的長期性經營場所?
成為重運營重客戶的公司,就從減少機械化的工作開始。